English

知识经济与管理教育

1998-07-13 来源:光明日报 冯之浚 周宏春 我有话说

从科学研究的规模来看,早期的科研工作,都以个人研究为主。如哥白尼对天体运行的研究;牛顿对万有引力的研究;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研究;瓦特对蒸汽机的研究;以及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都是以一个人为主,或者在几个必要助手的参与之下进行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科学门类的增多以及电力工作的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单依靠科学家个人研究受到了局限。于是出现了一些为一定科研目的把科学家组织起来的集体研究方式。1871年,英国剑桥大学建立了卡文迪许实验室,这是世界上基础科学领域中的第一个集体研究机构。同一时期,电话发明人贝尔在美国波士顿创立了一个研究所,后来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贝尔研究系统。1881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投资二万美元,建立了一所科学技术发明工厂——门罗顿实验室。该室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共一百多人,设立了设备、样机、图书、器材等部门。爱迪生的一千多项发明大都是这个发明工厂的产物。自此之后,集体研究的方式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现了高度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如高能加速器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等。这些课题跨专业,规模大,决不是一、二家集体规模的研究机构所能承担的。因此,出现了国家规模的研究形式。1942年,美国动员了15万人员,耗费了20亿美元,动用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搞了个“曼哈顿工程”,三年之后制造了首批原子弹;1958年,美国为了研制“北极星导弹”,组织了全国性的协作,参加该项目的有8家总包公司、250家二包公司、9000家三包公司,加上研究所及大学一共有11000多个单位;1961年,美国组织了为期十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动员了42万人、2万家公司、120所大学,耗费了300亿美元,其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项科研活动。

随着科研规模和企业结构的不断扩大,管理科学已日显重要。有的学者认为,如果说二十世纪是经济学人才的盛世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则是管理人才的天下。普遍认为,管理是一种经济资源,并把科学、技术、管理称为现代化文明社会的三鼎足。美国把它从二次大战后取得的经济发展,归功于两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科学的成熟。欧洲则把它们和美国的“技术差距”视为“管理差距”。日本在发展本国经济和科学的过程中,拼命学习美国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并和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一套切实可行、效率很高的管理经验。日本人把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称为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把能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管理干部看作是“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如果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于各工业发达国家的话,那么管理方面的差距则更大。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培养现代管理干部,不仅现职管理干部没有定期培训提高的制度,就是对下一代管理干部的培养也十分薄弱。为了适应四化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进一步调整管理干部结构,大力提拔专业人员,而且需要对大学生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进行较大的调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充分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当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要创造条件,有重点地、稳步地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学院,更应在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中成立管理系或管理学院。培养目标应该使学生具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的基础技术知识,掌握生产组织、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完成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可从事企业综合管理、决策咨询、参谋或工业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业务工作。课程设置应着重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开设管理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分析、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课程。学生来源不宜从中学毕业生中直接招收,而应从企业单位、科研单位有三至五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中挑选。同时,应为管理学院建立实验基地。理工农医都有实验室或工厂作为实验基地,而管理学院学生如何开展科学实验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次,在现阶段不宜在所有大专院校全面设置管理专业,也不宜脱离我国实际情况,过多地创立管理学院。重点应是在大学中举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进修班,学员来自现场单位的原经营管理人员。学制可以分半年、一年、二年多种。这种办法见效较快。如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最近几年愈来愈重视经营人员进修班,而不像过去只注重培养硕士大学生。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管理学院有教师二百人,有五分之一的人专门为进修班服务。据统计,美国六百所大学中有三分之二都举办多种形式的在职管理人员的进修班,重点是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向他们传授最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科学知识。

再者,为改变过去那种大学只教科学技术,不教经营管理的现象,应在现有理工科大学中渗入管理科学的教育。使技术教育和管理教育互为补充,开设诸如“管理科学概论”、“战略研究”、“科学学”、“软科学概论”、“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系统工程”等课程。使大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的造诣,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计划能力、决断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经济核算能力,培养必要的管理才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